到了我這個年紀, 每個人多多少少走過了幾段不同的感情。
有的人幸運的,已經鐘情於一人並結伴同行,
過著幸福美妙又平淡如水的家庭生活。
有的人,還在旅途上尋覓,或者自己不承認但老是想著有艷遇。
有時覺得,像是蘇格拉底那麼有智慧的學者,
都同時有著家庭和情人,
在社會規範下建立家庭,
但在忠於自己的心之下,同時於他人相戀著,
這樣的情形,現代的社會裡不知道有沒有呢?
我說的,並不是新聞和偶像劇裡小三逼退人妻的戲碼,
而是一個人,
一方面顧全家庭,在有了小孩之後絕不輕言離婚,
也盡責的養家活口。
但另一方面,心靈上與另一位紅粉知己相繫著,
談著彼此信賴的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。
印象中,日本小說裡好像有讀到類似的情節,
主人翁是一名作家,常常需要外出尋找寫作的靈感,
在某一次到了溫泉地區,愛上了當地旅舍的女將。
那是不同於家裡妻子的那種女性溫柔,
作家情不自禁的沈醉在溫柔鄉裡並且一輩子都與她通信並偶爾見面。
以前年輕時,我會覺得這樣的情節太夢幻也太麻煩,
畢竟相愛就會想在一起是人之常情,
如何能夠分隔兩地一輩子相戀呢?
回家之後又怎麼面對妻子呢?
現在的我再去想像那樣的畫面,
終於覺得或許這才是一個人該有的「正常」狀態,
因為,對妻子的感激,所以絕不離棄她,
但對於心繫著的情人也不能捨棄,
所以選擇終其一生過著理智與情感分離的生活。
本來,理智與情感就不合一,
如此安排自己的人生,精神和肉體會不會反而達到平衡呢?
而結婚一二十年後,再也沒有戀愛的感覺,精神和心靈都空虛的大有人在,
但為了維持婚姻和家庭,只好假裝自己的精神很圓滿,
然後汲汲營營在其他的方向,好讓自己覺得不空虛,
這是不是也有可能是社會暴戾和動亂的來源呢?
誰會這麼坦率的承認自己在50歲時仍然需要愛情?
而如果我們對自己都不誠實,
又如何談得上真誠的對待他人?